家住郑州的赵女士,去年10月因为长期尿频、尿急、尿痛来到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肾内科就诊。住院期间,赵女士经过系统检查,不仅查出了贫血,还查出肾功能异常!细查原因,罪魁祸首竟然是多发性骨髓瘤!
这病是“血癌”的一种,转入血液内科,在多发性骨髓瘤-MDT,协作治疗4个周期后
赵阿姨病情缓解很多。为了争取,最后的深层次持久缓解,医生根据全面评估结果,建议赵女士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,进行强化治疗。
但强化治疗前,患者要接受大剂量化疗,将原来体内的坏细胞杀死后,才能移植新的干细胞。赵女士问:“我的肾损伤时间那么长能承受移植前的大剂量化疗吗?”
血液内科主任郭志强说,肾功能损害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,但却不是患者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的禁忌,只要降低预处理药物的剂量,就能有效减轻移植的不良反应。
诱导治疗后,部分患者的肾功能反而可能明显改善或完全恢复正常,不影响移植。
征得家属同意后,今年8月,赵女士采集了足量的干细胞,经过将近一个月的治疗,顺利“战胜”癌细胞。采集干细胞在无菌层流病房回输干细胞,白细胞、血小板植入成功,出仓,连续复查血常规,显示赵女士一切恢复良好。
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。这种病发病率仅次于淋巴瘤,但却因为极不典型的临床症状,导致这种病的误诊率高达40-50%,很多患者确诊时就已经有多发脏器损害,如肾功能损伤、骨折、贫血等。
骨髓瘤症状消失真的不等于痊愈。多发性骨髓瘤之所以叫“多发”,就是因为其病程有进展性,并且会不断复发,并且这种病多见于中老年人。随着老龄化的发展,这类病人会越来越多。多发性骨髓瘤虽然是恶性肿瘤,但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提升,新药不断涌现,加上成熟有效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。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,已经能像高血压、糖尿病患者一样过上有质量的生活。